我們人體幾乎遍佈著神經,這些神經就好像綿密複雜的電線一般,傳導著各種訊號。從我們的腦幹及脊髓分出來的神經就稱為周邊神經,這些神經由大而小,漸漸的分散到我們身體各處。當這些組成神經的成分產生病變時,神經就無法正常地傳遞訊號,或是產生不正常的訊號,症狀因此而生。

好心肝門診中心兼任主治醫師、臺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,曾在《好健康》會刊撰稿時表示,當掌管感覺的神經出問題時,可能就會出現麻木、刺痛、感覺遲鈍等現象;當掌管肌肉運動的神經出問題時,肌肉就會無力,日子久了肌肉也可能會萎縮;當掌管自律神經系統的神經出問題時,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或溼熱、排汗困難、姿勢性低血壓、性無能、大小便機能失調等現象。

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的原因非常多,這些原因包括遺傳因素、代謝異常(如糖尿病)、免疫失調、感染、外傷、藥物及毒物等等。神經科醫師需靠病史、神經學檢查、各種生化及神經傳導或肌電圖的數據來幫病患找出原因,進而對症下藥。針對病因的治療是最根本的,否則神經就會持續性地的被破壞,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傷。活動假牙

年紀大的長輩的活動假牙隨著年齡增長與骨質流失,活動假牙就會逐漸沒有施力點,開始滑動,容易造成黏膜發炎及破皮,活動假牙的問題多會出現在下半部牙齒,面對這樣的狀況,現在可以利用「植牙」的概念來協助固定全口活動假牙。「這道理並不難,就像是幫活動假牙裝上鈕扣固定。」其實就是在下顎前牙的下巴骨裝上兩顆植體,植體上方搭配活動假牙,再裝上類似鈕扣的裝置,完成後將活動假牙扣上,就可以減少活動假牙跑掉的問題。下顎前牙的下巴骨因骨質比較硬,且沒有重要的神經、血管通過,就算因長期配戴活動假牙而萎縮,多半仍具放置人工牙根的條件,只須植兩顆牙齒,花費40分鐘,對年紀較大的老年人來說,也比較不用擔心無法手術的問題。不過,術前還是要經過詳細的健康評估,最好是沒有嚴重的血糖、血壓問題、服用抗凝血劑等狀況;術後病患家屬也要注意協助維持傷口的清潔。並每半年固定回診,請醫師協助改善活動假牙狀況,這樣才能延長假牙的使用期限。

除了針對病因的治療,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治療也很重要。活動假牙周邊神經病變帶來的疼痛稱為神經病變痛,使用一般的止痛藥效果不好,而必須使用以下幾類的藥物:

●抑制疼痛上傳訊號:鈉離子及鈣離子通道調控劑,主要為抗癲癇藥物、抗心律不整劑、局部麻醉劑(lidocaine的貼布)、三環抗憂鬱劑(有部分調節鈉離子通道功能)、NMDA及NK接受體拮抗劑。

●加強下行疼痛抑制:三環抗憂鬱劑、新一代抗憂鬱劑(SNRIs,SSRIs)、麻醉性止痛藥(narcotics)。

這些藥物需由醫師依據每個人病情不同給予處方,總之,如果有「麻」煩上身的話,那就趕快看神經科醫師吧。

活動假牙患者最好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回診一次,每五年要更換或修改一次假牙,像老年人就要記得,假牙不是很堅硬的東西,當然也會有摔破的時候,所以拿的時候一定要拿穩,要注意防止摔壞假牙。患者到牙科裝假牙時,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,那就是要假牙舒適,好用,美觀,結實。就拿舒適,結實來說,當然是假牙體積越小,越輕便就越舒服,但目前製作假牙的塑膠如將其做得過小,過薄其強度也就隨之下降,此外由於塑膠的導熱性差,因而進食時對食物的溫度感覺就差,從而喪失吃“火鍋”時那種“膾炙人口”的美好感覺。金屬支架假牙則可避免這些缺點,就比較能滿足患者的要求。但是金屬支架假牙也有些缺點與限制,例如對患者的口腔條件有一定要求,而不是任何情況都可製作這種假牙。此外由於它的製作工藝設備複雜,目前國內外很多醫院還不能開展此類服務。所以它的費用也會比普通塑膠假牙高出2-3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柯舒婷 的頭像
    柯舒婷

    柯舒婷愛分享

    柯舒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